孙艳:后疫情时代中欧加强合作的内在需求、干扰因素与优先议程

孙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2020年第10期。此为缩略稿,注释略。已获得作者授权。

 

内容提要:中欧建交45年来,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中欧关系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当前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等严峻挑战,中欧惟有加强紧密合作,才能保持共同增长势头、稳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有效捍卫国际多边主义秩序,促进中西文明包容共进。中欧应共同努力,克服 “美国因素”、双方经贸摩擦及欧盟内部问题羁绊等负面干扰。着眼后疫情时代,中欧应携手推进投资协定谈判、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三大优先议程,把双方务实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关键词:中欧合作;中欧关系;欧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

DOI:10.19422/j.cnki.ddsj.2020.10.008

2020 年6月22日,第22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会晤。这是中欧双方在疫情趋稳之时举行的重要会晤,也是欧盟机构自2019年12月换届后中欧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在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交往大面积停摆背景下,此次机制性会晤彰显了中欧携手抗疫的共识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决心,展示出中欧全方位合作的巨大潜力。2020年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同德国、欧盟领导人以视频方式共同举行会晤,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后疫情时代

中欧加强合作的内在需求

一、中欧紧密合作有助于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困境 

此次疫情给美国、欧盟、东亚等世界各大经济板块带来严重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整体将萎缩4.9%,美国和欧元区将分别萎缩 8%、10.2%,美欧国家陷入深度衰退,主要经济体中唯独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2021年预期美国增长4.5%,欧元区增长6%,中国增长 8.2%。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今年以来失业率长时间保持两位数。2020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预计将达18.7%,而到2023年联邦债务占 GDP比重则可能高达106%。美国目前不仅国内种族乱局难控、经济大幅下滑,而且对外寻求同中国“脱钩”、向欧盟挥舞关税“大棒”,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相比之下,为缓解疫情压力,欧盟及时出台力度空前的2.4万亿欧元的经济复苏计划,欧洲经济虽处境艰难,但有望逐步进入复苏的轨道。中国是较早全面控制住疫情并进入复工复产阶段的国家,二季度经济已回到正增长区间,实现3.2%的增长,好于预期,预计下半年仍将保持稳健复苏势头,无论疫情防控还是恢复经济都走在世界前列。在当前形势下,很多欧洲企业希望从中国市场找到复苏机遇,期待中欧携手合作、重回增长轨道。中欧推进经贸、投资、科技、人文等合作,有力支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将为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持久有力的“双引擎”。

二、中欧共同行动有助于维护国际多边主义秩序 

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中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就是多边主义原则。欧盟正是在多边主义原则规范作用下开启战后一体化进程。中欧在维护多边主义原则和秩序的立场上是一致的。面对特朗普政府执意奉行“美国优先”和“美国至上”原则,无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及国际惯例,随心所欲地对包括中国和欧洲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实施单边主义制裁和打压,中国和欧盟加强在联合国及各种国际机构和多边场合的协调合作,对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欧相互尊重有助于促进中西文明包容共进 

中国此次成功抗疫并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充分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动员效率和文化特色。连“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都撰文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近年来暴露出不少缺陷,这次应对疫情更是败笔不断,而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凭借较强的领导力、政府效能及社会组织力表现出色,值得肯定。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对中国抗疫成绩提出怀疑,暴露出“西方中心论”逻辑仍在作祟。中方应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与欧洲各国、各界的深入沟通与相互理解。“中国模式”与“欧洲模式”之间各有特点,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包容互鉴。

后疫情时代

影响中欧合作的干扰因素

一、美国施压影响欧盟对华政策 

特朗普政府对华采取遏制战略十分明显,从制造中美经贸摩擦扩展到谋求经济、科技、人文等诸多领域全面“脱钩”,在涉及中国主权安全问题上频繁制造麻烦,特别是在大选年随着国内抗疫失败肆意“甩锅”和抹黑中国,试图靠主打“中国牌”谋求连任。美国不仅一意孤行,而且要拉上欧洲盟友“围攻”中国,多次派高官赴欧盟和北约机构及多个成员国游说和施压,指使欧盟出手给中国“制造麻烦”。美国明确反对欧盟国家批准中国对其高端制造和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并购,又以信息和国家安全威胁为名要求欧盟国家拒绝使用中国华为的5G产品。美国还强行要求欧盟在涉华敏感事务及南海问题上联手对华施压。但美国这些如意算盘恐难以奏效。

二、中欧经贸摩擦让中欧合作“快车”减速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中欧经贸合作一度进入快车道。但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升级加快,欧洲对中国的焦虑防范意识上升。例如,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持保留态度;2019年3月通过《欧盟外资审查机制条例》(EU Framework for Screen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Regulation),还于2019年发布对华战略政策文件《欧盟—中国:战略展望》(EU-China—A strategic outlook),明确把中国定位为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

三、欧盟内部难题弱化其外交执行力 

目前看,欧盟遇到的三大新老难题都削弱了其内部团结协作。一是“多速欧洲”问题。二是欧洲民粹主义抬头问题。三是欧洲“领头羊”问题。此外,2019年年底换届后的新一届欧盟机构领导人毕竟是欧盟舞台上的“政治新手”,一开局就引发外界对欧盟国家抗疫协调、经济复苏和统一对外执行力的疑虑。目前,新任欧盟机构总体延续前任对华政策,将发展对华关系列入外交优先选项,积极寻求对华合作与对话。中欧双方仍需加强沟通协商,增进理解和信任。

后疫情时代

中欧加强合作的优先议程

目前中欧双方正在共同为下一个5年全面合作做出规划和部署。着眼未来,中欧除推动尽快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外,还应夯实中欧数字经济合作共享平台、打造中欧可持续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推进联通亚欧的陆海大通道建设。

中国和欧洲分属亚欧大陆两端,中欧紧密合作必然会带动亚欧地区共同发展,亚欧实现互联互通必然为中欧合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亚欧大陆40多亿人口,GDP和贸易总量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把欧洲的中高端技术和亚洲的大市场结合起来,就能化作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更大动力。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以亚欧大陆为重点的互联互通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欧盟委员会曾在2014年提出“欧洲投资计划”,又在2018年“亚欧联通战略”政策文件中提出实现欧亚交通、能源、信息和人员等跨境连接的全面主张。今年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成为中欧合作的“风向标”。在航空、海运等运输物流方式受限情况下,上半年中欧班列共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6月份单月就达到1169列、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运送货物总量达4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1%,运送国际合作防疫物资367万件、2.7万吨,在特殊时期更加凸显中欧互联互通的特殊意义和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