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倡议:进展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贝尔格莱德召开
2017年7月12—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16+1”智库网络、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新丝绸之路倡议:进展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来自10个国家的40多个专家学者与会并发言。来自塞尔维亚等媒体、学生、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代表30余人与会。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乔尔杰维奇致欢迎词。塞教育、科学技术发展部国务秘书Vladimir Popovic、塞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ZarkoObradovic、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16+1”智库网络秘书长黄平致主题辞。
李满长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能够提供一些真知灼见。目前,塞尔维亚是“16+1合作”框架下落地的合作成果最多的国家。中国在欧洲取得的很多成绩都是在塞尔维亚落地的,比如,第一座欧洲建设的大桥是塞尔维亚跨多瑙河大桥,第一个对中国公民免签的欧洲国家是塞尔维亚,第一个在欧洲建设的达到欧盟标准的火电站就在塞尔维亚、第一个产能合作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盈利的是河钢投资塞尔维亚的斯梅代雷沃钢厂、第一条在欧洲即将开工的高铁项目是匈塞铁路。他表示,希望中外方科研人员能够提出一些前瞻性建议。
黄平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能够与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他简要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16+1”智库网络的发展情况。他表示,16+1智库网络和中国—中东欧研究院均是开放、共享平台,欢迎广大的中东欧研究者参与平台的建设,为“16+1合作”建言献策。中塞在“一带一路”和“16+1合作”框架下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果,双边关系发展充满活力。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集中探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特点及给世界带来的机遇”,由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达斯科-迪米特里耶维奇(DuskoDimitrijevic)主持;第二个环节集中探讨了“地缘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东欧研究室主任、“16+1”智库网络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刘作奎主持;第三个环节集中探讨了“地缘经济和文化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由塞尔维亚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特洛西奇(SanjaJelisavacTro?i?)主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重庆社科院、中国电力研究院等中方单位代表和光明日报等媒体代表参加会议。来自德国、俄罗斯、波兰、塞尔维亚、波黑、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等国学者与会并做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