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所“青年论坛”讲座:“欧盟与中亚关系”

2016年10月20日上午,欧洲所举办“青年论坛”,邀请了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主讲 “欧盟与中亚关系”。

杨恕教授的演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对欧洲与中亚关系的历史进行追溯。他认为,讨论中亚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地缘是必须关注的重要因素。塔什干距离柏林4000多公里,没有直接的地缘相关性是历史上中亚和欧洲基本上没有交往的直接原因。直至18世纪后半叶的“大博弈”(the great game)时代,欧洲才对中亚形成较为系统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英国是以印度而并非以欧洲为基地开始它的中亚战略。欧洲过去对中亚并不关注,但德国是比较特殊的例外,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在中亚居住着相当比例的德国人。

第二,解析欧盟的中亚政策。主导欧盟中亚政策有三个因素:首先是德国人因素。欧盟中亚政策主要由德国主导和推动的,其中最主要的考虑就是中亚的德国移民;其次是安全因素。在安全层面,欧洲视中亚为“邻国的邻国”,欧洲安全合作组织是推进欧洲安全战略的主要机构;最后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中亚石油储量占全球储量的4%,天然气占3.7%,这个量不低。欧洲不仅在能源领域介入较早,而且对于重要的地区问题,例如咸海危机等进行了重点关注,包括对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知识精英开展了一些深得民心的援助,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第三,关注欧洲及其中亚政策的出发点。欧洲研究需要关注中亚,同样,中亚研究也需要关注双方关系的历史与现状、欧洲的中亚政策。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当代特别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有必要考察欧洲的中亚政策与中国的中亚政策是否会发生冲突,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影响;其二,新疆问题的考虑。“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的注册地是德国慕尼黑,在欧洲是合法机构,在多个欧洲国家都有合法的代表处,活动频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欧洲对于新疆、西藏的研究,远远多于我们的相关研究。此外,欧洲的反激进化相关政策也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上述因素,是我们在当前加大欧洲与中亚关系研究的主要原因。

论坛上,与会者围绕演讲主题与杨恕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宋晓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