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美国内外政策及中美关系”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

2017 年10月29日,由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办的“新形势下的美国内外政策及中美关系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国内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以及商务部、中联部等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陈杰教授主持。这次会议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访华为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于上午9点正式开始,第一位发言人是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研究员。他的发言题目是“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周密研究员指出,中美省州经贸合作在地方层面上有许多共同点,双方省州层面的合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从目前来看,省州合作机制还不稳定,还处于探索状态。其次,他谈到十九大提出了对自贸区进一步下放改革开放自主权,将为探索更多路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他也指出地方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使得中美省州合作具有丰富的可能性,但挑战也依然存在。最后,周密研究员提出希望中美省州之间协同推动双方的经贸合作与发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赵明昊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首先,赵明昊研究员指出美国当前外交政策的四个走向:坚持美国优先,将安全承诺视为商品,坚持军事优先,对价值观、民主、多边机制的关注度下降。随后,他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三个方面阐述了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赵明昊研究员认为美国对东北亚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朝鲜危机驱动,呈现出不设红线、军力威慑加强等特点;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于安抚盟国、加强互动等方面;而美国对南亚的外交政策则主要体现在美印关系上。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韦宗友教授以“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初探”为议题,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尚未形成,但与奥巴马时期相比,南海问题并不在突出位置。就此问题,韦宗友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特朗普的南海政策实践,如南海自由航行行动、南海议题外交攻势等。其次是分析南海政策实践特点,如自由航行更有针对性、授权方式的改变等。而这些背后的动因是南海区域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最后是南海问题在特朗普亚太政策框架中的地位,这涉及到“美国优先”的理念、安全与经济是亚太政策的两翼等。韦宗友教授总结到特朗普政府不会放弃南海问题,但其重要性不可高估,且不能排除特朗普政府拿南海问题做交易的可能性。

 

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晓路教授以“发展模式与战略变化:中美关系对策问题”为题。他指出,在文化战持续并引起一系列问题的背景下,美国战后整体的变化可以概括为:新移民后代的增加将导致美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诸多变化。首先,审视国别研究范畴里的“发展理论”,包括发展性因素、当代国家竞争力要素和发展型要素。然后,王晓路教授分析了美国战后总体特点,例如“引领三高”,把握货币结算体系等,他认为将军官群体转化为非军事角色是美国的一个重要举措。他提出了七点国别研究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最后,王晓路教授谈及了当今中美关系面临的新的外部条件和管理体系,以及发展中的中美关系走向——系统与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希望借“双创”的推动,建设更加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刁大明副教授发言主题为“当前美国政党政治生态与特朗普外交政策”。他的发言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美国当前政党政治所面临的挑战,政党政治走向,以及政党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他认为政党政治挑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政策理念无法有效回应民意;二、选民结构发生了关键变化,如“奥巴马联盟”瓦解,共和党在中西部和南部同时斩获影响力;三、政治人物存在梯队问题;四、传统动员模式遭遇社交媒体的挑战。政党政治以政党建设,即“党内政治” 为中短期主题,但从长远来看,他认为2016年似乎具有一个新周期开启的端倪。最后,刁大明副教授提到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弗兰肯斯坦”式的外交倾向,不同的利益团体持有不同的对华态度,根据不同利益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可以回应特朗普的首要关切。

 

北京大学牛可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从Richard Neustadt看特朗普的总统权”。他在对Neustadt的研究基础上,从历史学的角度谈了对特朗普总统权的看法。牛可副教授认为,特朗普造成了精英和民众的分裂和对抗,这可能超过了杰克逊时代,其造成的政治分裂和敌对有可能是美国自内战以来最尖锐的。他指出,美国社会乃至全世界对美国总统权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总统具有一切权威。他认为总统权的运作是通过总统这一中介施加所谓的“劝说性力量”。总统只是宪法形式上的发言人,官僚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总统谈判;美国总统权的运作高度个人化,每任总统必须以自己的方式重塑总统权。最后,他指出,特朗普的统治权非常虚弱,有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弱的;美国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有力的会议主席,这给“首脑外交”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对特朗普政府内外政策及中美关系走向的一些看法”。他先回顾了改变美国国运走向的三件事—— “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特朗普当权。紧接着,他简单阐释了将特朗普当权列入此三大事件的原因。相对之前总统,特朗普持有迥异的对外理念—— 他把当前美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外因,把外部责任当作负担,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尼克松式逻辑与里根式姿态的结合,以及对输出美国价值观不感兴趣。最后,他基于以上观点预判了特朗普政府接下来可能的对外走向,包括放弃国际自由主义,战略收缩但不容被打扰,外交服务于内政,抓大国放小国,重视安全问题,以及重双边轻多边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梅仁毅教授发言题目为“Reflection on Trump’s Foreign Policy and His Struggle with the Washington Establishment”。他提到自特朗普当选以来,美国国内外的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的报道及评价大多都是负面的,塑造出特朗普“没谱”的形象。然而,梅仁毅教授从他过去八个多月以来对特朗普的观察,认为特朗普行事是有基本方针的。其方针大约能总结为三条:第一,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对战后秩序的领导权。特朗普认为战后美国对世界格局和秩序的影响力之所以持续到今天,是由于美国的强大和美国西欧盟友的强大,所以他的基本方针是使美国强大,也就是他一再强调的 “美国优先”的内涵。梅仁毅教授还指出,很多人拿美国退出TPP和巴黎气候协定举例来说明特里普政府放弃了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他们忽略了历史因素,即奥巴马政府提出这两个计划时本就没指望国会通过,建制派也一直反对这两个协定。特朗普政府这些举动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对战后秩序的领导权。第二,不再无偿帮助盟友。梅教授认为,美国过去在和盟友和贸易伙伴的关系中一直是吃亏的一方,所以美国今后不能再无偿地维持这种关系。第三,加强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特朗普就职以来,美国军火买卖收到的来自沙特、越南、印度、卡塔尔的订单金额高达上千亿美元。从特朗普行事的基本方针可以看出:美国的战略目标没变,战略重点也没变,战略重点仍放在亚太、欧洲和中东这三个区域;实现战略目标所用的手段也没变,仍是军事力量,联盟和规则。所以特朗普的基本政策方针和美国的传统战略并没有太多不同。梅仁毅教授还指出,特朗普被媒体塑造出的负面形象主要是建制派与他角力的结果。而建制派主导的一系列反特朗普行动,如夏洛兹维尔市的暴力事件,左翼自由派主导的国歌下跪事件等都有相当恶劣的影响。梅仁毅教授认为建制派和民主党应当放弃现在这种做法,拿出一套切实解决百姓诉求的方针,才能有效弥合现状。最后,梅仁毅教授强调,对特朗普政府的研究不要掉入建制派偏见的泥坑中,不然对问题的分析将会走偏。

 

下午的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吕祥研究员的发言开始,他的题目为“美国当下政治生态及美国对外关系决策”。首先,他指出孤立主义是美国的立国之本,新孤立主义是特朗普政府政策的概括。他随后阐释了孤立主义的内在含义:采取不干涉原则,不发起非自卫战争,经济上自给自足。随后,吕老师从1898年的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三个标志性的节点介绍了美国的去孤立化。吕老师认为新孤立主义的核心是反对奥巴马的liberal order。最后,吕老师指出美国政治形势混乱,呈寡头政治的特点,而在其中,科氏兄弟(Coth Brothers)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付美榕教授探究了特朗普的签证移民政策这一具体问题,做了“特朗普时代的硅谷是否会走向低谷?——以H-1B签证新政对美国移民科技人才的影响”的主题报告。在特朗普政府“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行政命令大背景下,付美榕教授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从克林顿、布什到奥巴马政府的H-1B签证政策和外来人口流动趋势。虽然美国的移民政策日益紧缩,但是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机制却一如既往。在新形势下,特朗普政府出台H-1B签证新政,是基于H-1B“普遍而猖獗的滥用”,“成为廉价劳动力项目”的现实考量。筑起一道墙的同时,特朗普政府也在墙上开了一扇窗,收紧H-1B签证并不会阻碍硅谷引进高科技人才,美国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依旧很强。据此,付教授响应习主席在十九大提出的强国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以避免人才流失,吸引高水平留学生回国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黄平研究员以“特朗普访华后的中美关系走势”为题,分享了一些预测性的观点。黄平研究员就“特朗普现象” 简短地谈了自己的认识,并分析了“特朗普现象”本身及其影响,美国目前存在的国内问题和建制派问题入手,以及中年白人失业男性不放弃自身政治权利问题。黄平研究员还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对我国的大国外交战略,特别是对中美关系,进行了精辟分析。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龚秀国教授以“新形势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刍议”为题发言。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与“美国优先”执政理念的双重影响下,潜力巨大的中美经贸关系将拥有更多、更大的合作机遇,这不仅有助于中美两个大国携手构建新时期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而且有利于中美两个大国共建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过,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可能引发或者强化与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进而反过来拖累甚至阻碍中美两国企业开展更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陈定定教 授的演讲以“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前瞻分析”为题。首先,陈定定教授认为中美关系短期内(一年左右)比较乐观,而在中长期(五年左右)则并非如此。中方对中美关系现状比较满意,而美国却是相反。国内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偏乐观,甚至我们有些高估了把握中美关系的能力。随后,他对中美关系做了两个展望:要么特别好,要么特别差,并认为在明年会迎来小的变局,美国对华政策会有一个更清晰的框架。陈定定教授指出,美国认为过去30年他们最大的战略错误是:让中国搭上西方全球化的便车,发展壮大,反过来挑战他们的秩序,并觉得以后不能再犯同类的错误。最后,陈定定教授指出,我们不能低估美国精英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的决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以“美国全球战略的两种趋向”为发言题目。他谈到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两种趋向,美国不仅在国家外交上会发生转变,同时在构建全球秩序上也会有些变化。他提出可能出现的三种转变:第一,美国会推翻自己以前建立的全球秩序;第二,美国的盟国,如日本和欧盟开始自行其事;第三,美国对中国建立一个新秩序的可能性存有担忧。美国的许多重要智库正在研究新的美国战略。黄老师也指出美国的全球战略趋向中重要的一点是:同中国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是对抗还是合作关系。针对此问题,黄老师又抛出五个问题供大家思考。第一,美国特朗普将会采取什政策,是以退为进,还是以进为退的政策;第二,对于坚持有规则的秩序,是坚持旧原则还是新原则,美国各方也持不同的意见;第三,美国想建立什么样的盟国体系,中国和俄罗斯是否会加入;第四,美国在今后会通过军事还是非军事力量来实施全球化战略;第五,美国是以国内改革为主,还是以美国的全球战略为主。

 

上述专家学者的演讲完毕之后,会议进入讨论环节, 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平研究员主持。每位老师各抒己见,谈及了美国对外政策,特朗普对华态度,中美经济关系,以及中美间存在的差距和我国应当如何提升自己的实力与能力。郭欢、刘铖、任倩等同学也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和老师进行了探讨,整场会议气氛热烈、讨论深入。

下午5点,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https://mp.weixin.qq.com/s/S1d5L-EfU0-PW9dC0BZEoQ